十债波动区间已划定,空头势力已大不如前 | 债市日报10.29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I摘要:
债市在央行恢复国债买卖后获得支撑,但受风险偏好抬升制约,预计维持"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格局;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经济增长保持合理区间,突出内需主导和科技创新,预计2026年GDP目标5%左右;9月债券托管数据显示公募新规引发结构性调整,广义基金减持信用债,商业增持利率债,市场情绪在政策预期下逐步修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数据来源:Choice)
行情回顾:
截至今日18点,利率市场收益率多数大幅下行,1Y国债下行4bp至1.39%,3Y国债下行4bp至1.42%,5Y国债下行1.93bp至1.58%,10Y国债收益率持平至1.81%,30Y国债上行0.85bp至2.18%,10Y国开上行0.95bp至1.89%。信用市场收益率多数下行,2Y期AAA信用债下行2.5bp至1.74%,3Y期AAA信用债下行0.91bp至1.97%,5Y期AAA信用债下行0.25bp至2.17%。转债方面,中证转债指数今日收盘报489点,收涨0.96%。
1、利好兑现后的债市
首席经济学家刘郁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高频数据判断债市当前所处的状态。首先,机构的止盈行为,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其次,在部分机构止盈的同时,债市做空力量也同步减弱。综合来看,利率下行的节奏虽然可能会因止盈行为拖累而放缓,但空头势力已大不如前。当前债市与10月中旬的最大改变便是,央行恢复国债买卖,为债市多头提供了信心和支持,当市场明显调整时,也容易形成央行稳市的预期。
固收首席分析师左大勇
债市可能并未摆脱震荡市,建议审慎追涨,中期仍立足防御。7月以来,流动性并不是影响债市的核心矛盾,风险偏好抬升和股债再平衡才是债市调整的主要原因。央行重启买债进一步确认了债市收益率“上有顶”,但“下有底”的状态可能并不会因此改变。金融体系负债端将受益于央行重启买债,但我们倾向于认为风险偏好抬升下的居民存款搬家将约束存单利率的下行幅度。后续债市博弈点将是中美元首会谈情况以及总量宽松加码的可能性。在震荡市下,建议投资者结合资本利得空间和风险偏好变化灵活进行博弈。
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
逻辑上看,国债买卖落地后,将对短端品种形成利好,曲线有走陡的趋势,若确以“买短”为主,今年配置盘对长端承接能力偏弱的问题,自然也就难以通过央行购债来解决。但若考虑到过去一段时间大行加力买短债的现实,在大行已经持有较多短债的情况下,如果在二级市场补仓的规模降低,那么央行恢复购债对于曲线形态的影响或也将趋于收敛。
2、十五五规划建议解读
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胡玉玮
《建议》围绕主要目标、产业科技、内需市场、宏观治理、重点领域等五大方面提出诸多亮点。产业方面,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的方向,超常规措施奠定了对卡脖子产业的支持力度,平台经济有望在创新和监管中寻求平衡。内需方面,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居民收入增经济增长同步,多管齐下有望形成提振消费的良性循环。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等政策集中在需求侧,以制度优化的方式提振消费。
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
我们认为,可以把“十五五”规划的重点分为“乘势而上”和“因势利导”两个方面:一方面,乘势而上。“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良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推进,我们要接力“十四五”的良好势头,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尤其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另一方面,因势利导。“十四五”期间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在外部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我们更应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更多转向内需驱动,尤其需要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3、商业银行增配国债
固收首席分析师李一爽
9月受到对公募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债券市场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尤其是公募持有规模较大的政金债、信用债、金融债等调整幅度大于8月,而长端调整的幅度普遍大于短端,显示调整并非由于负债实质冲击带来的流动性压力,更多还是受到恐慌情绪影响的主动行为,但在基本面整体偏弱以及对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的预期下,月末债券市场情绪有所修复。从机构行为来看,公募新规带来了结构性冲击,在交易型机构中,广义基金减持了更多的信用债和金融债,券商则在利差上升的状态下增持相关品种,而利率方面,二者都减持政金债增持地方债。
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
债券托管总量环比少增。截至2025年9月末,中债登和上清所的债券托管量合计为175.46万亿元,环比净增加0.92万亿元,较8月末环比少增0.58万亿元。利率债、信用债托管总量环比净增,金融债、同业存单托管总量环比净减。本月配置盘主要券种托管总量环比续增,交易盘和境外机构托管总量环比续减: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增持利率债和信用债,减持同业存单。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
利率债:2025 年 9 月,主要利率债(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银行债) 合计托管规模 117.86 万亿元,环比增加 12617 亿元;商业银行为增持主力,增持5654 亿元,广义基金、机构等机构亦增持,证券公司减持。信用债:2025年9月,主要信用债(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合计托管规模16.11万亿元,环比增加 546 亿元;商业银行为主要增持机构,增持1086亿元,保险机构、证券公司亦均增持
目录 返回
首页
